




新化,中國清朝時期名為"大目降"(TAVOCAN),名稱來源是直譯平埔族的稱呼.
直到日治時期的大正9年改為台南州"新化郡".

在交通不便的過去是平地與山地交昜產物的主要集散地,即便現在新化也有數一數二的水果交昜市場.
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,因政府的管理,規劃出目前中山路與中正路兩條主要的街道.
由於當時導入西式建築風格,因此當時流行的巴洛克式華麗的風格便成為主要的建築格式.

儘管過去的風華無限,但在目前台灣鐵路建設時,原本要設站新化,但因當時的人覺得"火車"是種怪物,再加上認過鐵路劃過地方會破壞風水的認知,反對在新化設站,因此鐵路改設站在新市,因此失去了現代化的先機.
但是也因如此,當失去經濟發展反而保留了當時的巴洛克式建築.

老街的老人們,保持了他們的興趣,在街上,三五好友隨時都可以下棋(用象棋在一種很怪的棋盤上玩).

有閒的男人們似乎都樂衷這樣的休閒娛樂.

但也有認真看店的老闆,即便是在下午三刻的時間,仍在店裡等著不知何時才會上門的客人.

錯過了發展的機會,也許追不上已落後的發展的進度.

但是老街就保持著原有的樣子,平淡的隨著時間老舊下去.
也許未來有新的發展契機,無論是否會成為台南縣市合併後的大台南市政府所在地.
這些風華依舊的老建築,希望能持續保持下去.
3 則留言:
巴洛克的風格建築真的很有味道.
想不到台灣還有保留這樣的地方.
太棒了!!!下次就排這裡
香蕉,台灣還有很多地方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巴洛克式建築,台南新化是保留比較完整的其中之一.
莉莉,GO! GO! GO~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